发展日新月异,劳合社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保险业有着巨大发展机遇,劳合社将继续加大对的投入,关注大型城市面临的各类风险,积极参与建设发展。近日,英国劳合社主席布鲁斯卡耐基布朗来沪时如是表达自己的看法。
货物运输保险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国际上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其中,在服务自贸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国际保险中心正成为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国际保险中心框架有三大重要支撑:航运保险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港旗动船忙。航运保险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多边经贸活动提供更高层次、更多类型、更广范围的保险服务。这是国际保险中心的重点发展领域。保监局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保监局数据显示,近年来,航运保险规模始终保持全国第一。2017年,船舶保险和货运保险保费收入37.12亿元,占全国25.05%,其中船舶保险保费收入在全国占比达44.05%。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着手建设全球航运保险服务网络。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太平洋产险海外业务部总经理徐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当前,国内保险机构承保海外业务和项目普遍依赖于劳合社检验理赔代理人网络,且已无法满足保险机构理赔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航运保险协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全球航运保险服务网络建设的初步方案。
目前,航运保险协会正与国外第三方检验人协商服务网络的供应商名录、服务方式等内容,并将成立货运理赔委员会,设委员五到六人,由国内主要水险保险公司的资深核保、理赔人员组成,负责推动保险机构使用该保险服务网络,以及对网络的海外检验机构进行相应评估。徐峰续称。
不仅是航运保险,保险机构还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保险业务。例如,2017年3月,太保产险新建海外业务部,统筹管理和推动发展海外业务,重点集聚支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海外业务。其中,中欧班列投保的货运保险,是由太保产险牵头进行风控、查勘、理赔等方面的服务。
劳合社(中国)运用内部共保机制组建了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风险需求的工程保险再保险联合体、大件货物运输及延迟开工保险再保险联合体,及政治风险再保险联合体。
劳合社(中国)合规负责人朱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大件货物运输及延迟开工保险需求旺盛。因为如果货物未能及时到达项目所在地,工程项目进度可能受到影响。目前,劳合社(中国)大件货物运输及延迟开工保险再保险联合体参与承保了总保额为4.6亿美元。
此外,保监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承保重大项目业务2.6亿美元,储备各类走出去项目55个,涉及合同金额236亿美元。其中,电气巴基斯坦塔尔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而多个保险资金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也已扬帆出海。比如,华泰资管发起设立了华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债权投资计划,实际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港口、船舶制造和造船基地多项工程项目建设;太平资管发起设立了太平-云南铁投铁路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大理至临沧铁路项目建设。
2018年4月11日,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宣布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4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开放系列政策。在银保监会扩大开放政策发布当天,保监局就向韦莱保险经纪颁发扩大业务范围的许可证,扩大开放政策在率先实施。5月2日,合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获批在沪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子公司。
其中,韦莱保险经纪由全球三大保险经纪集团之一英国韦莱集团控股在华设立。韦莱保险经纪副总经理常秉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保监局按照快事快办原则,启动绿色通道,使韦莱保险经纪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外资保险经纪的优势在于风控能力,包括投保前的风险评估、投保后的防损控制、出险后的理赔服务等方面。放开外资保险经纪的业务范围,可以使中外资保险经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企业和民众提供多样化投保选择。常秉健说。
在此基础上,扩大开放效应进一步显现。5月9日,保监局完成了怡和保险经纪申请扩大经营范围的许可证换发事宜;7月19日,第二家合资寿险公司交银康联获批在沪筹建资产管理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共有28家外资保险法人公司、36家外资保险省级分公司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外资保险法人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1-8月,外资保险省级分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7.86亿元,占保险市场保费规模总数的18.87%。
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保险交易市场和完备保险机构体系的保险中心城市,形成了由保险要素市场、各类型保险法人主体、保险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功能性机构等各类机构组成的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层次完整的保险产业链。
从国际经验看,完备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是国际保险中心的基石。国际保险中心是保险要素和保险交易聚集的中心,保险资本、人才、交易和技术依附保险机构而存立。完备的保险机构体系是形成良好保险生态圈的基础,而保险要素市场的成立更有利于规范和活跃保险市场交易,增强国际保险中心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称:在保险机构体系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推动成立了航运保险协会、保交所、中保投、中信保分公司等平台型、枢纽型和基础性保险机构,以及中远航运自保、江泰再保险经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等专业性、功能性保险机构,吸引中国人寿二总部落户,不断丰富拓展保险功能,优化保险生态圈。
不仅如此,在保险要素市场和完备保险机构体系建设完成后,又增强了保险交易的活跃性,如航运保险注册制改革、航运保险指数发布、保交所陆续上线了诸多登记、交易和清算平台,提升了国际保险中心内涵的能级和丰富度。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保险中心框架中的再保险中心建设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也将成为下一步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环亚保险经纪董事长鲍荣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险业通过聚焦重点项目大型风险、巨灾风险、特殊风险的保障需求,可以增强对离岸风险、区域性风险以及全球性风险的再保险供给能力,推动再保险业的专业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
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表示将加大对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支持在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支持更多再保险主体落户等。
保监局负责人表示:在中国银保监会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监局将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和通行惯例,针对制约再保险发展的制度障碍与短板弱项,借鉴全球主要保险中心经验做法,持续推进制度改革,破解束缚发展的瓶颈,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也带来了新的保险产品服务和经营理念。保险已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保监局负责人表示:市巨灾保险试点今年在黄浦区正式启动,为老百姓因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和人身意外买单;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巨灾保险正在有序推进,将为现代化的超级港口安上风险防护罩;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全市推广,已经为1580万平米住宅工程提供482.4亿元风险保障,这些都成为保险服务特大城市治理的范例。
保险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累计为1625家科技企业的62.98亿元贷款提供融资增信服务;依托专利保险联盟推动开展专利综合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承保专利数量2110件,提供风险保障累计6557万元,支持专利贷款近1000万元。
保险更为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截至2018年5月末,大病保险覆盖市16个区、334万人,为3.92万人次累计赔付30.54亿元。个人医保账户累计承保8.16万人,提供风险保额236.19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一方面,2018年上半年,保监局新建《地区〈保险统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10项监管制度,完善一梁三柱非现场监管体系,搭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全流程市场系统治理,既坚持不懈抓公司法人治理源头,又一以贯之整治市场乱象,对车险市场、人身险销售和互联网保险中出现的乱象冒头就打,对于有风险端倪和问题比较集中的保险机构严查重罚、不遗余力。
对于未来,保监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深化保险市场建设,更好地贯彻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国家承诺,推进落实扩大开放100条,积极加快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步伐,着力扩大辐射度、影响力和带动性,货物运输保险将真正打造成为一个既能服务全国,又具有区域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保险中心,打响国际保险中心的品牌。